為拓寬學生國際視野,提升國際化辦學水平,多方面增強學生綜合能力,2024年12月15日至20日,我校精心組織了2024年度第三批學生赴日本研學之旅。此次研學活動由國際合作與交流處聯(lián)合學生工作處共同組織,各院(系)42名本科生及研究生報名參加,研學活動得到了日中文化交流中心、NPO日中留學推進機構的大力支持。20日下午,第三批學生赴日研學團順利完成在早稻田大學研學活動返回學校。

早稻田大學,簡稱“早大”,自1882年創(chuàng)立以來,便以其悠久的歷史和深厚的學術底蘊,成為日本綜合學術機構中的佼佼者。這所大學不僅在日本國內享有盛譽,而且與中國有著不解之緣。中國近代史上的許多杰出人物,如廖仲愷、李大釗、陳獨秀、彭湃等,都曾在這里留下了他們的足跡。早稻田大學與中國眾多大學和研究機構保持著友好往來,雙方開展了廣泛的學術交流,為推動中日兩國的人文交流做出了積極貢獻。
在這所充滿歷史底蘊的大學里,同學們參加了吳先超教授專題研討。吳教授以“大語言模型的技術要點、現狀、應用以及展望——基于模型的人工智能創(chuàng)造”為題,結合自己的留學經歷和在英偉達公司的工作經驗,用通俗易懂的語言,深入淺出地講解了自然語言處理、機器翻譯、輸入法、搜索引擎、AI內容生成、擴散模型、大規(guī)模語言模型等領域的內在邏輯。吳教授還生動地演示了卷積作為特征提取器的工作原理,并對“AI+石油”這一領域的發(fā)展前景進行了預測。在交流環(huán)節(jié)中,我校學生積極踴躍,與吳教授就數據挖掘、材料處理、化學合成與人工智能交叉的學科方向進行了深入的探討,碰撞出了思想的火花。

與此同時,黃茜博士也為同學們帶來了一場精彩的講座。她從早稻田大學與中國的歷史淵源談起,深刻闡述了全球化視野的重要性。接著,黃博士從開發(fā)智能銜接系統(tǒng)、貨物運輸的轉變、整體思維與整體韌性的理解等方面入手,結合全球汽車工業(yè)多準則決策方法在包裝營銷中的應用案例,為同學們揭示了全球物流與供應鏈管理的運行模式。同學們聽得津津有味,紛紛結合自身學科特點與研究方向,闡述了自己的理解和看法。課后,同學們還就中日文化差異、日本留學與就業(yè)等感興趣的話題,與黃茜博士進行了愉快的交流。
同學們還參觀了大隈講堂、日本唯一的戲劇博物館、村上春樹文學紀念館以及圖書館等早稻田大學校園景點。這些參觀不僅讓參團學生了解了早稻田大學在政治經濟學方面的獨特建樹,還深入學習了該大學在日本文學方面的卓越成就。同學們漫步在這些充滿歷史底蘊的建筑中,仿佛穿越時空,與那些曾經在這里求學的先輩們進行了一場跨越時空的對話。
此外,本次研學活動還安排了參觀亞洲最早的西制大學——東京大學。在這所誕生了11位諾貝爾獎得主的學府里,同學們感受到了它特有的歷史文化底蘊。他們站在東京大學的象征性建筑“赤門”前,仿佛看到了這所學府數百年的輝煌歷程。在“安田講堂”里,同學們領略了哥特風格西式風情。漫步在“三四郎池”邊,他們又體驗到了西式大學中隱藏的東方寧靜之美。
此外,同學們還參觀了日本“國家新興科學與創(chuàng)新博物館(Miraikan)”。這個博物館以“向所有人開放,將科學技術視為一種文化,思考和討論他們在社會中的作用以及科學技術的可能性”為理念。博物館內設有“探索世界”、“創(chuàng)造未來”以及“與地球相連”三個展區(qū),從宇宙、生命、信息等視野來解析前沿科技。同學們在工作人員的指引下,深入參觀了細胞工程、密碼編譯與破譯、人類生存挑戰(zhàn)、網絡物理模型、你好機器人等板塊。他們一邊參觀一邊思考,對科技與人類的關系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在研學活動中,同學們體驗了日本地震及其衍生災害的防災減災教育。他們了解了不同國家在地震災害防治、安全意識教育等方面的最新成果,并深刻認識到了防災減災的重要性。東京國立博物館也是此次研學活動的重要一站,這座博物館里還收藏有豐富的中國文物。同學們在這里詳細參觀了各類文物展品,他們紛紛表示,要珍惜這些寶貴的文化遺產,傳承和弘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
此次研學活動不僅讓同學們體驗了交叉學科在社會發(fā)展中的魅力,還讓他們深刻認識到了科技創(chuàng)造和普及教育的重要性。通過參觀創(chuàng)新博物館和東京國立博物館,激發(fā)了同學們歸納總結和技術創(chuàng)造的競爭意識;通過深入東京都市圈、社區(qū)進行深度體驗,學生們多角度地認識和感知了中日文化差異,并提升在人際社交、工作壓力排解、城市景觀設計等方面的理解與感悟。
研學結束后,參加研學的同學們紛紛表示,這次赴日研學是一次深度國際化體驗與交流,既開闊了視野,提高了對外交往能力,對每個人也是一種綜合能力的鍛煉和提高。他們深刻認識到了建設強大國家的重要性,增強了傳承和弘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同時,同學們表示,這次研學活動很好地緩解了學生中存在的社交恐懼,鍛煉了他們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與意識。